小说牛

繁体版 简体版
小说牛 > 退亲嫁瘸夫后,农门假千金带飞全家 > 第163章 得势

第163章 得势

宗辞调任起居注后,不久便被皇帝亲点为日侍读书官。¢1/3/x′i`a/o?s/h\u?o`..c?o!m*

这并不常见,往年皇帝偶尔召读书人讲学,更多是翰林院中的老成文士,而宗辞此番竟成了每日清晨召见、讲史讲策的官员之一,着实让满朝文武吃了一惊。

“宗大人年少便中探花,如今又得圣上青睐,真乃时运亨通。”

“可不敢说人家是运气,宗大人之学问文采,连司业都赞不绝口。”

后来连宫里一些娘娘都开始羡慕,宗辞见圣上可比她们见得多。

宗辞每日辰时至乾清宫伴驾讲学,讲得不深奥,却极有见地。

皇帝年过五旬,最厌烦那种卖弄典故、不知今务的陈词滥调,而宗辞讲经史有引,涉国政也能发人深省,常常讲着讲着,就被皇帝拉住说话。

“此策甚合朕意,来,赐座。”

“宗爱卿所言,不正是朕近来所思之事么?”

几次下来,便连内阁首辅都多了几分关注。有心人悄悄向宗辞递话:是否愿意往内阁走一走。

但宗辞却始终稳稳当当,只以“愿为陛下效力,不问升沉”为答,言语得体又不失退让之度。

朝中老臣更是私下里赞他“难得的明白人”。

宗辞并非不懂利害,任谁还以为他是官场萌新,其是不然。

想进内阁,那是别人问问的,不是圣上和首辅点头,进去又如何。

他宁愿稳坐当前之职,以讲学之名得皇帝信任,不急于入局。

便是入局,也不是小透明一般的进去。

而在翰林院,他也因得宠而被交予许多要紧事务,比如修订《大梁律例》附录,参与《圣训汇编》新辑,还要校对新选拔出来的监生名录。

忙是忙了些,但宗辞反倒觉得过得充实。

有时他路过其他衙门,也会与邢磊或冯贺闲聊几句,对方总会打趣说:

“你这日子,怕是快要进内阁了吧。”

宗辞便摇头笑笑,回一句:“我家那位才不会让我沾半分权贵的气。”

说到“那位”,众人便都知道,是洛云京。

她如今名声响亮,火锅店和奶茶铺已经成了京中人尽皆知的地标之一,连宫里的贵人都派人来买她家特制的“桂花芝心冰奶茶”。

宗辞得宠,洛云京得利,夫妻二人,风头一时无两。

而皇上也常常问起,“你那夫人可还想着开新店?若是缺人手,朕倒是有几个手巧的御厨……”

宗辞知道这又不知是哪个宫的娘娘想吃外头奶茶店的新品了。

洛云京也时常会放放水,露几个房子给宫里的御厨。

近日宫里便传来消息,说北疆有边将密谋叛乱,尚未定案,皇上已连夜召兵部商议,事态非同小可。

宗辞知道,大事将起,风雨又将来。

那日,宗辞早朝讲学归来,刚踏进翰林院,就被一名内侍匆匆唤住:“宗大人,圣上召您前往养心殿。”

宗辞微怔,心知此番并非常规之召。他换过朝服,随内侍入宫。

进了养心殿,只见皇上一身常服,面容疲惫。

“宗辞,坐。”

宗辞跪坐侍侧,低头听命。

皇帝顿了一下,忽道:“你可记得梁北边防总兵张瑜?”

宗辞一怔,这人他确实有印象,曾在讲策时以“北疆战备松懈”为由,提及过张瑜治军宽松之事。

“记得。”

“此人近日上奏,说有叛军踪迹,朕派人一查,果真发现边境仓库空置、军饷不明。”皇帝轻叹,“朕召他入京问话,他却借口染疾迟迟未动身。”

“陛下是担心……”

“怕是养痈为患。”皇帝敛了笑意,冷声道,“朕要你暗中代朕起草一份罪案文书,设若张瑜不来,自有处置之理。”

宗辞受命而退,心情复杂。

他本以为如今风头渐稳,却未料边疆又起波澜。张瑜的事,可能只是冰山一角。

回到翰林院后,宗辞未及更衣,便径直走进书房提笔。起草军纪之案,不仅需文法严谨,更要合情合理,否则难以服众。

他写到半夜才草拟完毕,又唤来信使密封送往宫中。

而此时,宫中却暗潮翻涌。

一位穿着便服的高大身影悄悄走进偏殿——竟是三皇子。

他垂眸立在暗处,听着身边老谋深算的太监道:“陛下近日事事倚重宗辞,若是再任由下去,怕是翰林院都姓宗了。”

三皇子眼中划过一丝冷意,“宗辞……不过一探花,竟能站在我头上。”

“殿下莫急,宗辞是太子的人,但一旦卷入张瑜案……他便不是臣子清流,而是朝堂刀口。”

三皇子未语,只淡淡抬手,“去查——宗辞在北疆究竟有什么交集。若真有牵扯……”

话未说尽,却已是杀意。

这一夜,风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