藤原朴田环顾四周,对王至诚说道:“你要等豪华舱验票后,方可验票登船去经济舱,趁现在还有时间,不如我们先去船下的天然一吃街?”
王至诚点了点头,他没有去过那个地方,再说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。/第,一*看~书?旺! ~追?蕞\歆/漳+踕`
在川岛流速和川岛美子的监视下,王至诚跟随藤原朴田,走向附近的一吃街。
草地上,一群朋友铺开餐布,绿毯般的草地柔软而温暖,各色美食错落其上。阳光洒下,乘客们三三两两坐在草地上享用美食,欢声笑语充盈在空气中,伴随着鸟儿的歌唱与轻盈飞舞的蝴蝶,似乎连大自然也为他们的聚会欢庆。
王至诚和藤原朴田来到邮轮附近的地方,既能更好地欣赏春日野餐的灵动色彩,又可以清晰地观察邮轮的进出口。
当酒杯相撞、氛围愈发热烈时,藤原朴田道:“景星学社现在不适合迁移到中国。同学希望你早作打算。”
“我回国后会先去拜见小六子兄弟。”王至诚回应,脑海里浮现孩提时代的美好记忆……
“你说的是张学良吧。”藤原朴田追问。
“中国之大,叫小六子的可不止一个,何况这只是他的乳名。”王至诚笑着回答。
藤原朴田慢下语速,认真说道:“小六子,姓张,名学良,字汉卿,号毅庵,别名双喜、张学良。”
“看来我不能小看我的同学。”王至诚感慨。
“我只不过是受佐藤松本的委托,对你进行调查。”藤原朴田坦言。^薪/丸` . ?榊`栈- ¨哽·欣?嶵^快?
“调查我?”王至诚惊讶,没想到藤原朴田对自己如此关注。
“不调查,怎么能办理护照呢?”藤原朴田走近王至诚,低声说:“办理护照只是个借口,我能不答应吗?不过,调查只是表面,实际上是想找机会帮助你,而你却对我不信任!”
“我们是拜过把子的兄弟。1919年,张学良被父亲派往日本留学,还是我亲自送他去登船。”王至诚解释。
“我们调查过许多资料,甚至一些野史,并没有提到张学良在日本留学,留过那所学校,张学良也没有一个叫王至诚的拜把子兄弟——”藤原朴田皱起浓眉。
王至诚微笑道:“我的祖父王怀兰曾是张氏父子的书法教师。小时候,我和汉卿、冯庸、梁思诚结为异姓兄弟。长大后,我们各自发展,我赴北京美专深造。不久后,我受张作霖邀请来到北京的顺承郡王府,为张闾瑛、张闾珣、张闾玗、张闾琪及张绍纪(张景惠之子)教授书法,我相信汉卿不会拒绝我。”
“可是,汉卿未必能做主。”藤原朴田说。
“什么意思?”王至诚疑惑。
藤原朴田问:“你还记得郭松龄吗?”
“当然记得。”王至诚回答,“字茂宸,生于奉天,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,具有爱国精神和革命理想的将领。”
“你知道他是怎么去世的吗?”藤原朴田继续追问。
王至诚答道:“张作霖对郭松龄十分器重,但面对郭松龄的背叛,张作霖义愤填膺,派人将郭松龄与妻子韩淑秀枪杀,甚至不允许下属为郭松龄收尸,郭松龄曝尸三日才被埋葬……”
“为什么要杀他?”藤原朴田紧接着问。*萝*拉_暁?说- /追^蕞~新~蟑\洁/
“因为郭松龄发动了反奉战争。”王至诚解释道。
这段故事源于第二次直奉战争。1924年,张作霖与冯玉祥、段祺瑞曾相约,邀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。郭松龄深受孙中山影响,认为张作霖作为东北王应当以救国救民为重,早日结束军阀混战,而张作霖却更看重实际利益与权力的巩固。
1925年,郭松龄与妻子韩淑秀赴日本考察军事,得知张作霖在日本购买武器并签署丧权辱国的条约,郭松龄愤怒不已,决定联络冯玉祥共同反奉……这一举动触动了张作霖的底线。
“张作霖身世匪徒,属于东北军老派代表,而郭松龄则是新派人物,保路运动后投靠了孙中山,成为同盟会早期成员之一。两者在派系斗争中互不相让,因此张作霖对郭松龄始终心存猜忌,误以为他并非诚心归附奉军,心怀二志。”藤原朴田分析道。
“郭松龄在奉军中表现出色,得到了张学良的推荐与信任,逐渐掌握了东北军的精锐部队。”王至诚补充。
“这让张作霖更担心郭松龄会成为潜在威胁。”藤原朴田说道。
1